中國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尤其非精英學府畢業生

中國今年有1160萬大學生即將畢業,而他們正處於機會日漸縮小的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5月份16至24歲的青年人口失業率達到了創紀錄的20.8%,這是自統計這一數字以來的最高失業率。

來自中國河南省一所非精英醫學學校的畢業生何語(音譯)表示,由於中國過去三年的嚴格零COVID政策,大量的核酸檢測使她的專業需求量大增。但現在,她班上46名學生中只有3人找到了工作,月薪大約為2000元人民幣(約279美元),這比中國新鮮畢業生的平均月薪還要低一半。她表示,一開始我們覺得絕望,但現在我們基本上接受了就業前景疲軟的事實。

與此同時,來自上海一所頂尖精英大學的畢業生趙定新(音譯)表示,她將前往北京從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工作。儘管她的年薪起薪為30萬元人民幣(約41500美元),這仍比1月份中國統計部門報告的國民平均年收入36883元人民幣(約5098美元)高出許多。趙定新表示,我們可以使用這些指標來實時改變我們的求職策略,而老師們同時也總是給我們提供一對一的就業輔導。

對於來自小城市的非熱門學院畢業生和學歷不受歡迎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會發現找工作越來越難。來自河南省鄭州市一所私立學院的23歲學生顧語(音譯)表示,我們最後一年,學校只給我們舉辦了一次職業激勵大會,實際上我們並未得到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數據顯示,中國新鮮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去年為5990元人民幣(約828美元),比2021年增加了3%。然而,中國大學的數字諮詢平台提供的數據顯示,新鮮畢業生自疫情爆發以來收入增長顯著下降。疫情可能是影響薪酬增長的主要額外因素。

對於非精英大學的畢業生來說,企業在經濟低迷時傾向於更嚴格地選擇人才以減少招聘成本,這使得非精英大學的畢業生找工作更為困難。中國就業研究所副研究員毛宇飛(音譯)表示,非精英大學應該利用網上平台來整合就業信息,向學生提供市場數據和技能,從而緩解他們的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儘管北京已經放棄了嚴格的病毒政策,但中小型私營企業(SME)面臨著持續的不確定性和市場前景疲軟,並且變得害怕大規模招聘。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下行的情況下,過去五年來,受僱於建設行業的SME的新鮮畢業生的數量下降了30%。

[文章是由ChatGPT3.5自行生成,如有錯誤請指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