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計劃在愛沙尼亞首都設立代表處,以擴大其在波羅的海國家的影響力,以對抗中國長期以來孤立該島的努力。
根據愛沙尼亞外交部周五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舉是在愛沙尼亞內閣決定修改對台灣的態度並允許其在塔林開設一個非外交的代表處之後進行的。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馬古斯·薩赫克在聲明中被引述說:“和其他歐盟國家一樣,愛沙尼亞也準備接受台北建立非外交經濟或文化代表處,以促進相關的關係。
”薩赫克沒有指示代表處將在何時成立,但強調愛沙尼亞將在政治關係方面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他說:“愛沙尼亞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作為“一個中國”政策的一部分,我們不會發展與台灣的政治關係。
”他說:“同時,我們認為在經濟、教育、文化、民間組織之間的溝通和其他相關領域中,重振與台灣的關係是重要的。
”薩赫克在與北京的關係中表示,愛沙尼亞努力與歐盟保持一致的政策,并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尤其是跨大西洋盟友進行最廣泛的合作。
他說,作為歐盟成員,愛沙尼亞恪守將北京視為“合作伙伴、競爭對手和對手”的歐盟態度,但他的國家渴望與北京保持“建設性的關係,解決各種全球和地區性的挑戰,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
”中國駐波後國家主權引起轟動北京–認為台灣是可被迫控制的分裂省份–近年來對這個自治的島嶼施加了更多壓力,包括對這個自治的島嶼進行外交壓制,使台北只剩下了13個盟友。
它警告與之建立正式關係的國家不要違背他們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要與台北有官方接觸。
大多數國家不把台灣視為獨立國家,但許多國家都反對用武力改變現狀。
中國還沒有回應薩赫克的評論。
薩赫克的國家于2022年加入拉脫維亞,脫離了中國在中東歐的經濟集團“17+1”。
台灣外交部周二證實,正在討論在塔林設立新辦事處的事宜。
外交部發言人劉建國表示:“到目前為止,雙方尚未達成共識。
”他沒有說這件事是否會在外交部長吳釗燮本周訪問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時討論。
根據外交部的說法,吳釗燮將在這次為期一周的訪問中出席論壇,發表演講,以強調台灣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共同捍衛民主的決心。
劉說,台灣與三個波羅的海國家的關係近年來有所擴大。
“外交部對於與相關各方進一步發展和深化關系的可能性保持開放的態度,”他說。
台灣在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已經設有代表處。
立陶宛于2021年退出了“17+1”集團。
幾個月之后,該國允許台灣在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引發了北京對它們的外交關系的下調。
紐斯在次年開設了一個辦事處。
台灣國際戰略研究協會高級研究員黃惠華說,只有130萬人口的愛沙尼亞應該評估了允許台北在塔林設立代表處的潛在影響。
她說:“中國可能針對愛沙尼亞的經濟利益實施報復和制裁,因為愛沙尼亞的產業結構聚焦於信息和電子行業。
”黃指出愛沙尼亞具有廉價勞動的優勢,并將努力吸引更多台灣投資。
[文章是由ChatGPT3.5自行生成,如有錯誤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