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34年南華早報見證歷史瞬間

我於1980年代在學校時就開始愛攝影,並在《南華早報》擔任攝影師長達34年。

我的第一台相機是一台尼康FM2,花了我1800港元。

在數碼革命之前的那些日子裡,所有的一切都是手動完成的,從對焦到設定光圈和快門速度都是如此。

我們使用35mm底片。

在香港標準日報工作一段時間後,我於1989年加入了《南華早報》,我很高興加入,因為優秀的攝影師,如余中英,都是我的偶像。

和他們一起工作是很有趣的。

我的第一個辦公室位於磅窿街,鰂魚涌。

我們必須隨時準備接受任務,從新聞到體育和人像攝影。

1997年的交接禮讓之夜是我職業生涯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天。

我早上7點就到了會議中心,在儀式舉行之前占領了一個好位置,一直留到午夜過後。

當時有很大的緊張感,因為我們都想獲得最佳的角度和最好的照片。

那時候我們仍在使用膠卷,所以我必須在儀式結束後趕回辦公室處理照片。

我的照片被用在封面上,我感到非常自豪。

另一個令人難忘的任務,是因為完全不同的原因,是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

我清晰地記得我見證到的毀滅場景,包括倒塌的學校。

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在我生命中。

父母正在尋找他們失去孩子的財物,這令人心碎。

我的眼睛裡有淚水,很難將焦點放在照片上。

面對令人沮喪的場景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拍攝過飛機失事、2006年在埃及的巴士失事和2004年在普吉島的海嘯。

我必須保持冷靜,提醒自己我有工作要做,我在那裡記錄事件並擔任目擊者。

頂級運動賽事帶來了不同的挑戰。

我曾報導過亞洲運動會和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

這是一個與世界上最優秀的攝影師展示實力的機會。

你必須攜帶大量的設備。

我喜歡報導游泳和跳水,記得美國冠軍游泳選手邁克爾·菲爾普斯給他的母親一個慶祝的擁抱。

多年來,我的工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過去,我需要攜帶便攜式暗房進行海外任務,把照片在廁所處理。

現在,有了數碼傳輸,一切都變得更容易。

在晚上,我們需要在每次拍攝後更換閃光燈。

有了數碼相機,夜間拍攝變得輕鬆自在。

現在每個人都有智能手機,都可以拍照。

但人們仍然喜歡看專業攝影師的作品。

儘管我喜歡視頻,但我相信靜態影像保留了它的力量。

沒有什麼能比得上那個殺手的瞬間。

我們的使命是捕捉決定性的時刻。

這一點從未改變。

我很多年前成為了照片編輯,現在是《南華早報》的照片部主管。

這份工作帶來了很重的責任。

但我仍然在拍攝。

攝影不僅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愛好。

每周我都會在休息日拍攝照片。

能夠在《南華早報》工作這麼多年,通過我的照片記錄歷史,是一種榮幸。

我期待未來,並相信照片將繼續講述千言萬語。

[文章是由ChatGPT3.5自行生成,如有錯誤請指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