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強在上周日表示,中國消費者力量的增強和進一步開放對於停滯不前的全球經濟來說是一個急需的推動力,這是北京方面試圖改善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商業聯繫的最新跡象。
李強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開幕式上向1000多名政府官員和商業領袖發表了演講,承諾中國將進一步放寬政策,從外國企業購買更多商品,為國際公司提供更大的機會。
他說:“中國4億中等收入消費者代表著巨大的購買力,為(外國企業)開拓巨大市場潛力。
”他還表示,其他主要經濟體應與北京方面“共同努力”,追求全球化中的互利共贏。
這是中國領導人連續三年參加這一全球最大的進口貿易博覽會。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特斯(Anthony Albanese)也在上周日發表了演講,表示除非遵守貿易規則,否則無法實現繁榮。
阿爾巴尼斯特斯表示:“與我們地區的其他經濟體一樣,由於基於規則的貿易帶來的確定性和穩定性,澳大利亞和中國獲得了繁榮。
”他還說:“政府在為企業創造創新和繁榮的正確條件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一封賀信,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開幕式上宣讀。
習近平在賀信中表示,全球經濟正在停滯不前,需要協調追求恢復。
習近平曾出席2018年和2019年的前兩屆博覽會,在兩次開幕式上發表了演講,然後在2020年至2022年的新冠疫情期間轉為通過電視發表演講。
美國在本次活動中派出了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代表團,由貿易和外國農業事務署貿易和外國農業事務署代理副助卿傑森·哈斐梅斯特(Jason Hafemeister)帶領,中美兩國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關係得到改善。
包括礦業巨頭力拓(Rio Tinto)的雅各布·史陶姆(Jakob Stausholm)和農業公司路易斯·特雷福斯(Louis Dreyfus)的迈克尔·格尔奇(Michael Gelchie)在內的數十位國際商業領袖也將成為將近40萬名獲得憑證的參觀者之一。
組織者表示,今年的博覽會是迄今參加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屆。
中國在與美國的貿易戰爭的早期在2018年舉辦了這一貿易博覽會,希望說服其全球合作伙伴相信其對自由貿易的承諾以及擴大其市場的進入。
但這個為期六天的年度活動已經成為不僅僅是一個貿易展覽,外國企業也把它視為與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企業和個體買家建立關係的途徑。
上海歐盟商會的一項即時調查顯示,69%的參展者預計本次博覽會能夠滿足他們在市場營銷和與政府官員會面方面的期望。
但調查顯示,潛在的新參展者對於其對市場開放的影響持有矛盾的態度。
他們還被活動的高昂成本和后勤困難所嚇到,這使得小型企業無法參加。
去年,中國企業同意從外國展商處購買價值735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比2021年增長4%。
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張曉笛在上周六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說,貿易協議只是這一活動的一部分,博覽會已經成為宣傳中國市場吸引力的平台,因為中國加深了經濟改革。
“國家和地方政府越來越熱衷於通過CIIE吸引新的外國投資,”他在研究報告中說。
“吸引外資的相關安排將會取得回報。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參加過前五屆活動的展商中,有13%首次投資或增加資金投入加強在中國的業務。
[文章是由ChatGPT3.5自行生成,如有錯誤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