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將需要8至10年時間建立一個獲國際認可的藥品監管機構,衛生局局長羅忠宏週五表示。
但他表示,下週將推出的簡化藥品註冊系統將有助實現目標。
羅忠宏解釋道,香港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成為總部位於瑞士的國際藥品技術要求協調委員會(ICH)的成員。
羅忠宏說:“在成為ICH成員後,我們可以獲得國際認可。
在香港註冊的藥品也會獲得國際認可,我們需要收集一定量的數據,這需要一些時間。
” 羅忠宏在講話中進一步闡述了香港特首李家超本週早些時候在政策演說中承諾的一系列措施,以提升香港作為醫療創新中心的聲譽。
政府早些時候公佈了其創建直接批准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系統的雄心壯志,而無需依賴其他監管機構。
衛生署署長林萬堅醫生透露,該城市已於6月申請成為ICH觀察員,並將在下個月的會議上商請理事會成員支持。
但羅忠宏強調,該城市無需等待ICH成員資格即可建立自己的藥品監管機構或初評機制。
該市還可以至少運行其藥品批准系統5年,然後將相關信息提交給ICH作為成員申請的一部分。
羅忠宏將ICH比作奧運會的競爭,藥品批准系統則是做體育運動。
羅忠宏解釋道:“如果我們想成為世界級的運動員,與其他國家競爭並成為權威,我們需要去奧運會這樣的競技場。
” 但如果我們只是想鍛煉身體,也就是藥品批准,我們並不必加入ICH。
” 羅忠宏補充說,香港致力於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藥品監管機構,而不是依靠美國或中國大陸的體制。
“香港是我們祖國與世界保持聯繫的窗口,”他說。
“要保持自己作為國際認可的藥品批准機構,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批准系統。
”羅忠宏表示,希望能盡快建立藥品批准機構,但重要的是不要著急。
“如果我們在準備不足、沒有足夠的專家、能力和整個過程的情況下進行初評,將對我們市民的健康和醫療服務質量產生巨大影響,”他警告說。
“我們的方法是以證據為基礎的。
我們不打算僅僅為了初評而進行初評,也不是為了推銷藥品。
我們的目標是將高質量的藥品帶給我們的市民。
”林萬堅補充說,即將在下週開始的該市簡化的藥品監管制度,被稱為“1+”機制,可能會吸引更多藥品開發到香港。
他說,如果嚴重或罕見病症藥物生產商在一個參考監管機構註冊並擁有香港臨床數據,他們可以根據新的機制申請在該市註冊。
林萬堅補充說,此舉有助於為獨立的藥品批准系統鋪平道路。
“我們可以逐步培訓和集結專家,做好準備,了解我們在初評機制方面的不足之處,”他解釋道。
他還補充說,修改後的藥品監管制度還可以加快註冊速度。
[文章是由ChatGPT3.5自行生成,如有錯誤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