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今年3月接任中國總理一職,李強立即面對投資者和中國觀察家的關切,他們都想知道他在振興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在未知領域中導航時,實際將擁有多大的權力。
自2018年以來,華盛頓的脫鉤嘗試和前所未有的三年疫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經濟生態系統,導致青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房地產危機加劇、家庭消費意願下降、投資者信心動搖、通縮風險增加和科技能力不足。
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李強自6月份以來一直處於處理持續的經濟危機的中心位置。
他的首次海外旅行是前往德國和法國,試圖說服商界領袖繼續投資中國。
在國內,他在7月初召開了一次與經濟學家的座談會,尋求解決方案,並在上個月底在上海舉行了與八位省級領導的會議。
隨著中國今年上半年的年增長率為5.5%,以及7月的全面疲軟,一些分析師正在質疑中國超越美國的經濟可能性,他們說中國可能面臨與日本相似的命運——與“失落的十年”停滯不前。
專家稱,「李強需要在事先定義的走廊內運行,這限制了振興經濟的選項。
」現任總理的政治理想支持者說:「經濟目標必須始終與外交、意識形態和安全問題保持平衡,尤其是在習近平的領導下。
」現在,領導層的公開評論表示,推動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他們的政策優先事項之一。
[文章是由ChatGPT3.5自行生成,如有錯誤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