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亞博覽會:疫情後的首次現場聚會揭示未來貿易趨勢

經過四年難捱的等待,中國在疫情前的第七屆中國-南亞博覽會首次實地聚集,與其南亞鄰國達成多項合作協議。

此五日活動在雲南昆明舉行,為區域經濟體擴大他們的貿易合作提供了機會,並在美國的關稅和全球供應鏈鬆脫中尋找出路。

然而,現在被認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企業在博覽會上的表現相對低迷。

共有342份投資協議和141份貿易合同簽署——分別較2019年的博覽會增加2.2%和3.9%。

但只有52家印度公司出席,較2019年的140家減少,因為美國商人對於廣泛的經濟衰退持「觀望」態度。

“我們希望2024年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都能有所改善。

”。

此外,印度並未選擇參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認為北京的貿易倡議對印度企業不公平。

然而,於博覽會發表演說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呼籲南亞國家“借助中國的發展勢頭,分享中國的成長利益。

”而中國和南亞之間的總貿易額在去年接近2000億美元,過去十年的平均年增長率為8.3%。

中國多年來一直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馬爾代夫的最大貿易夥伴,而南亞國家的水產品、茶葉和堅果則是中國消費者的首選。

[文章是由ChatGPT3.5自行生成,如有錯誤請指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