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幾乎所有英國報紙的頭版頭條都只有一個內容——
BBC靠謊言,摧毀了戴安娜的人生。
《泰晤士報》:”BBC的謊言激化了我母親的偏執。」
《每日郵報》:「威廉王子:BBC說謊,毀了我媽媽的一生。」
《鏡報》:「BBC的謊言,毀了我們的母親。」
《衛報》:「欺騙與破壞:憤怒的威廉因為巴希爾嚴厲批評BBC。」
這次風波,說的就是那場最著名的採訪。
戴安娜坐在BBC記者面前,說出了她和查爾斯的婚姻內幕:「這場三個人的婚姻,太擁擠了。」
「我丈夫那幫人,就是我的敵人。」
這場採訪,導致王室與戴安娜兩敗俱傷。
英國憤怒的民眾一度幾乎要推翻君主立憲製,而戴安娜也在被引誘曝光了太多隱私後失去王室保護,被全世界媒體更加瘋狂地追逐。
最終在巴黎,因為躲避記者追趕而車禍身亡。
誠然,BBC並沒有對她的話進行篡改。
但在她絕望地袒露這些事情,將自己血淋淋的私事拿到全世界面前公開的時候,她是有前提的。
她以為女王已經做出了決定,王室即將對她痛下殺手,摧毀她整個家族,她唯一的辦法就是將所有的事情都公之於眾,至少還原一個真相,而不是默默死去。
但這些事情,都是BBC騙她的。
對於自稱「真實」、「客觀」、「透明」的BBC來說,這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在1996年此事第一次被提出時,BBC自查稱絕無此事。
去年,戴安娜弟弟再次指控,BBC又嚐試包庇,稱證物丟失,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巴希爾有不恰當行為。
但在英國王室施壓下,他們不得不同意第三方進行獨立調查後……
證物也找出來了,證據也有了,時隔半年後,BBC不情不願地承認了這個黑歷史。
毫無疑問,這是BBC百年來最大的醜聞。
讓我們把時鍾撥回1995年,戴安娜接受採訪的那一年。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知道王室的婚姻出現了問題,但是查爾斯身為王儲絕不會開口,唯一的突破口就是戴安娜,全世界所有記者都瘋狂地想要採訪戴安娜,詢問她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她卻拒絕了無數知名記者的邀請,選擇了BBC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巴希爾。
巴希爾並沒有直接找到戴安娜,而是選擇從她最親近的人入手,於是他找到了戴安娜的弟弟,厄爾·斯賓塞。
1995年8月底,他給斯賓塞的助手打了電話:「我不需要採訪或是信息,只想聊15分鐘,分享一些可能會感興趣的信息。」
而後,他以BBC記者的身份告訴斯賓塞了一個大新聞:王室,要對你們家下手了。
(斯賓塞今天在twitter發佈了和姐姐戴安娜的合影 )
巴希爾告訴斯賓塞,根據他們三個月來的調查,王室已經開始為下手鋪墊,而戴安娜身邊,沒有任何人可以信任。
「戴安娜被王室嚴密監控,私人信件被打開,她的車輛被追蹤,她的電話被監聽。
她的兩名保鏢收了賄賂,提供戴安娜的私人行程信息,方便密謀。她最親密的好朋友背叛了她,向媒體提供了信息。」
巴希爾還說,女王已經有了心臟問題,病得很重,所以下定決心要「重塑」查爾斯王子。
但因為戴安娜不肯離婚,所以查爾斯王子稱他們已經處於「end game」的無解局面了。
於是,王室決定要襲擊戴安娜的整個家族,甚至包括斯賓塞的妻子。
(斯賓塞當年的手寫筆記,記錄著巴希爾的謊言)
巴希爾描述的陰謀越來越恐怖,而在斯賓塞提出質疑的時候,他一邊利用BBC的身份擔保,一邊又出示了王室買通戴安娜身邊人的銀行記錄。
這張銀行記錄上,赫然顯示,戴安娜最親密的私人助手,每個季度都會從外國注冊的公司得到一筆超過4000英鎊的不明轉賬。
在這樣的「鐵證」面前,斯賓塞猶豫了,並且將這個記者介紹給了戴安娜。
這份銀行賬單成為了有力的物證,證明巴希爾所說的王室陰謀確有其事。
斯賓塞認為,姐姐戴安娜,現在已經被王室盯上、眾叛親離,助手也被收買,情況危急。
於是他趕緊聯繫了戴安娜,並且將巴希爾介紹給了她。
因為有了弟弟作為擔保,在戴安娜認識巴希爾的時候,她也相信了巴希爾的說法。
相信她自己已經成為了王室的敵人 ,無依無靠、沒有退路、沒有朋友,所有身邊人都已經背叛。
除了接受採訪,把一切真相大白於天下,先發製人,甚至與王室魚死網破之外,她沒有任何選擇了。
於是,巴希爾成功採訪到了戴安娜。
雖然戴安娜和王室都因為這一場採訪而陷入長久的痛苦,但對於巴希爾來說,他贏了。
他一炮而紅,成為了全世界最出名的記者之一。
這一場「戴安娜採訪權爭奪戰」,他是最後的勝利者。
(BBC高層恭喜巴希爾創造了「這個年代最偉大的採訪」 )
可紙包不住火。
後來,雖然戴安娜王妃逝世,但弟弟斯賓塞卻從種種證據察覺出了不對勁……
女王沒有心臟病,活得好好的,巴希爾當年信誓旦旦說的幾十條信息,被一條一條證偽。
那麼,最重要的那條呢?
斯賓塞公開指責巴希爾偽造了銀行文件、謊稱戴安娜身邊人已被買通,令自己誤以為王室對她下手。
《衛報》也透露稱,BBC發現過一張戴安娜的手寫字條,字條說清楚了巴希爾在1995年他那場裡程碑式的王室採訪裡的不法行為。
而BBC的反應?
1996年,BBC自查說絕無此事。
去年斯賓塞舊事重提,BBC又聲稱,紙條丟了!
(巴希爾堅稱他沒有‘操縱’戴安娜)
在斯賓塞堅持下,他們承認了銀行文件確實是偽造的,但已經把偽造圖片的平面設計師開除了!
至於巴希爾,BBC表示雖然他出示了虛假的銀行賬單,但他是個誠實又光榮的人,而且戴安娜接受採訪,也不是因為這個偽造的流水單啊!
如果是其他人,也許BBC這一套太極拳下來,就不會有下文了。
但這一次,他們面對的是英國王室。
鐵拳下來,BBC百般推辭,也不得不接受了獨立調查。
時隔半年之後的現在,調查結果終於出了……
確!有!此!事!
《廣角鏡》前記者馬丁·巴希爾,以「欺詐」手段獲得採訪戴安娜王妃的機會,違反BBC編輯指引。
BBC也沒能在事件中持守「高標準的誠信和透明度」。
他們直接打臉BBC,1996年的那一次自查洗清巴希爾的錯誤完全無效,宣稱丟失的戴安娜手寫紙條也找到了。
調查結果出來,巴希爾立刻以「身體原因」請辭,BBC不得不公開道歉,也致函白金漢宮表達歉意。
「BBC無法再回到25年前,但我們能夠作出全面及無條件的道歉,這是BBC今天能夠做的。」
「雖然報告指出威爾士王妃戴安娜熱衷於接受BBC採訪,但尋求採訪的過程顯然與公眾合理期望遠遠不符。」
威廉王子劍鋒直指BBC,明確指責BBC推波助瀾,在母親身亡的事件上扮演了一定角色,他公開表示:
「BBC記者撒謊,並使用虛假文件獲得了我母親的採訪權,編造關於王室聳人聽聞的虛假聲明,利用她的恐懼加劇了她的偏執。」
「BBC在自查中表現出了令人遺憾的無能,含糊其辭,掩蓋事實。
戴安娜不只是被流氓記者辜負了,她是被你們BBC高層辜負了。」
他表示,在相關疑慮1995年首次提出時,BBC就應該進行調查。
但他們一直裝作沒看到,包庇巴希爾、稱他沒有錯誤,還把他捧成了王牌。
「BBC不僅讓我的母親失望、我的家人失望,也讓整個英國人民失望。」
「這次不誠實的採訪,讓我母親在去世前的幾年充滿了恐懼、偏執和孤立,也讓自己父母的關係變得更糟,傷害了無數人。」
而哈里王子也發表聲明:
「媒體剝削文化和不道德的採訪,導致了一連串連鎖反應,最終殺死了她。」
「我感謝問責者,這是邁向正義和真相的第一步。然而,讓我深感擔憂的是,像這樣的做法,甚至更糟的做法,在今天仍然很普遍。」
但巴希爾,卻發表聲明:
「我確實偽造了文件,但這和戴安娜選擇我沒有關係。而且我對這次採訪仍然感到非常自豪。」
BBC,長期以來,它都自我標榜著「報道真實」。
它將自己塑造成了有社會責任感、真實透明的權威媒體,又反過來用權威媒體的身份,為自己說出的話增加可信度。
然而,在所謂「真實」背後,又是通過什麼樣的手段來移花接木?
巴希爾欺騙戴安娜的事情,並不是孤例。
因為在不久之後,他又利用自己「採訪過戴安娜的BBC名記者」身份,拿到了邁克爾傑克遜的紀錄片拍攝權。
隨後,他故技重施,通過剪輯加上自己的旁白,先入為主的很多語句,讓邁克爾傑克遜陷入了漂白皮膚、戀童等醜聞之中。
這些,BBC從來知情,卻從來包庇。
BBC前總裁格拉德稱,「BBC的新聞文化是「我們從來不會錯」,這是他們的默認立場」。
他們甚至曾經發表過聲明,稱自己是」全球最受信任的新聞媒體」。
或許,就如同之前我們戲言的——Biased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
如果這些西方記者在採訪調查之前,就已經先入為主地帶上了偏見的眼鏡,整天總想著搞個大新聞……
那麼,只會在剛愎自負之中,離真相越來越遙遠。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57197021
圖片源自網路
本文來源授權:微信公眾號「英國報姐」(ID:baojieuk)